《南京照相馆》北美首映,西方观众含泪追问“为何课本从无南京”
《南京照相馆》8月6号在北美首映,放完后观众特别激动。弗吉尼亚影院里有人喊日本道歉,还有个美国老太太一边擦眼泪一边问孙女:“学校怎么没教过南京的事?”这时候日本有个参议员在电视上说“日军最绅士”,这话跟电影里拍的砍头画面对照,看着特别刺眼。
《南京照相馆》8月6号在北美首映,放完后观众特别激动。弗吉尼亚影院里有人喊日本道歉,还有个美国老太太一边擦眼泪一边问孙女:“学校怎么没教过南京的事?”这时候日本有个参议员在电视上说“日军最绅士”,这话跟电影里拍的砍头画面对照,看着特别刺眼。
“光影致敬·家国回响”《南京照相馆》观影活动近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。本次放映活动由澳大利亚中国东北总商会、澳大利亚中国东北青年商会、星耀娱乐联合主办,吸引了华侨华人及留学生等200多人参与。
当你走出电影院,眼前是2025年霓虹闪烁的都市,而脑海中却定格着1937年南京暗房中颤抖的底片——这种时空撕裂感,正是《南方照相馆》留给每位观众的“精神显影”。为何一部没有血腥屠杀直描的影片,却让全网家长陷入“该不该带孩子看”的激烈争论?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一卷险
2025年8月4日,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在全国上映。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,旨在通过影像重现那段血与泪交织的民族伤痛,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惜与对历史的铭记。
这是2025年8月6日《南京照相馆》北美首映现场。银幕上的南京大屠杀记忆穿越88年时空,重重砸在当代观众心上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身旁,许多观众久久无法起身,脸上泪痕未干。
影片点评:谁懂我对《东极岛》的期待值已经拉满!光是想象朱一龙和吴磊在大银幕上的对手戏,就让人兴奋到不行!这可是管虎、费振翔两大名导联合执导,筹备了6年,拍摄了200天的心血之作。影片基于真实的里斯本丸事件改编,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
管虎导演的《东极岛》来势汹汹,虽然之前路演的宣传曝光率极少,但在北京的首映礼,足以亮瞎不少人的眼,为什么这么说,因为管虎和梁静两口子请来了影视圈的半壁江山,来和观众一起看电影,像于东、冯小刚夫妇、董璇、宋佳、钟丽缇、钟楚曦、佟丽娅等等,可以说整个放映厅犹如明星
结果网友一扒拉,好家伙,人家日本今儿七月八月的主流院线,排了整整七部二战题材的电影!咱们要是暑期档放这么多,评论区早被骂穿了——但人家拍的啥?咱来看看小日子这“反思”多有意思。
谁还不知道《南京照相馆》里,那个说战争结束想回故乡当导演的伊藤秀夫,其实就是日本国宝级别的电影大师。
同样是基于二战历史创作的影片,一经播出,就有人拿它跟《南京照相馆》作对比。
电影历史题材创作的底线,在于对史实逻辑的敬畏。刚看完《南京照相馆》,其试图以照相馆为载体,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人守护历史罪证的故事,其立意虽值得肯定,但结局部分的逻辑崩坏与史实失真,不仅削弱了艺术感染力,更在历史认知层面造成了误导。影片结局暴露的三大剧情破绽
我是一个70后,小时候也看过类似的电影,记忆不深,远没有现在的《南京照相馆》展现出来日本军国主义的真实残暴!爷爷一辈亲身经历过日本军队屠杀平民,当时爷爷与我们说过还好我们生活在乡下,日本兵在乡下的兵源少(大部分都在大城市)让他们侥幸活了下来。 《南京照相馆》作
凤华和“大鹅”:凤华是剧院跑龙套演员,日军侵占南京后她出逃,却不幸被日军盯上。导演未展现其被侵犯画面,而是通过她衣衫破碎、惊恐逃跑的场景暗示。值得注意的是,凤华逃跑前,有两个日本人拿着瓷器、扛着面粉,其中一人还抱着一只大鹅。这只“大鹅”映射出日本人对待中国人
《东极岛》作为2025年暑期档备受关注的战争片,确实呈现了典型的“高开低走”现象。其市场表现与口碑的急速下滑,可从以下多维度分析:
大家好啊!今天呢!给大家分享的是康辉推荐的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文章。当康辉在社交平台写下“当罪证冲洗成册,历史就不会永远沉默”时,这句话如同一束强光穿透时空,照亮了《南京照相馆》中那些被战火灼烧的底片。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,没有选择宏大的战争叙事,而是
八月初的南京高温持续,新街口商圈的电影院里,却排起了多年未见的长队。
这部影片自上映以来,便以其深刻的主题、精湛的演技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好评。票房的持续攀升,无疑是对影片质量及观众认可度的最佳证明。
大制作,大场面,大明星,更是耗资超5亿元,可结果自上映以来票房出现了严重的倒挂,单日票房、预测票房也是逐日下滑。
有人也许至今没料到,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还未上映,竟会引发网络上如此大规模的躁动?坐不住的不只是普通观众,这种集体反应已经变成了比电影本身还要汹涌的洪流。随着片方公布档期,一连串的质疑、抹黑、攻击动作从天南地北开始蔓延。在头条、短视频、微博和豆瓣,极短时间里就刷
“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!任何歪曲二战历史真相的图谋,14亿多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!”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,道出了每个中国人对历史的珍视。